【盘点】隆科多和太后的关系(甄嬛传隆科多和太后的关系)

曾有读者给我留言说:“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母子关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塑料很疏远。”

的确如此。

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甄嬛传》呈现地既真实又露骨。

每次刷到太后咽气前和皇帝的一番对话,我心里总是五味杂陈,心仿佛被什么堵住了,然后一点点下沉。

太后已经在弥留之际了,意识都变得混乱模糊了,她问皇帝:“老十四呢?怎么还不见老十四?”

皇帝回应太后:“皇额娘,您糊涂了。”

老十四抢过皇位,所以被皇帝一直关押在大牢。对于太后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迫于政治统治利益,她纵然舍不得也必须同意皇帝对老十四的处置。太后这是绝对的理性战胜感情。

而如今就快要死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想享受一下作为母亲的权利,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孩子,于是她求皇帝让她见见老十四。

皇帝直接拒绝了太后,他拒绝的理由是:“皇额娘,儿子是在孝懿仁皇后的膝下长大的,不比老十四是您亲手带大的,儿子陪伴您的时间不多,这种时候,就让儿子陪着您吧。”

听到皇帝这话,太后就流泪了,心酸、无奈……

这就暴露了太后和皇帝之间的矛盾。皇帝这是在怨恨太后偏心老十四不够爱他,太后心里也怨恨皇帝:你最想要的皇位,我都帮你搞到手了,你如今给我算计这些小事!

母子两人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委屈。

太后想利用自己的死作为替老十四求情的机会,于是她开始求皇帝:“你就是不肯放过老十四吗?额娘知道你的脾气,所以一直不说,也不敢说,可是如今,就当额娘求你吧,放了你弟弟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终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皇帝自然明白太后这最后的一点心愿,但他非常狠心地拒绝说:“朝廷的事,皇额娘就不必操心了。”这是暗示太后老十四事关朝廷社稷,是不可能放的。

听到皇帝的拒绝,太后非常生气,她不仅意识到皇帝心狠至此压根就不会看在她的面子上放了老十四,还意识到皇帝对她这个母亲的冷酷无情。

于是她开始骂皇帝,句句都戳在皇帝的软肋上。

皇帝立刻回怼:“不是儿子要这么做,是他们逼的。”皇帝本身就是心狠手辣,做事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反正都是别人的错。

到这时候,娘俩基本上已经是自说自话,完全不管对方说了啥。

太后从她做母亲的角度出发,细数自己的不容易,以及为皇帝所做的一切,然后质问皇帝:我作为母亲怎么能眼睁睁地看你们手足相残。

一个老母亲的苦苦求告,皇帝不仅熟视无睹,还充满怨怼。他有些不耐烦地再次拒绝太后:“皇额娘,你无需再管这些琐碎的事了。”

令太后死不瞑目的事,在皇帝心中不过是琐碎的小事。

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竟然可以这样远!更何况他们还是亲母子。

太后真的急了,她不甘心、生气,却也没办法了,便只能骂皇帝了,她说“你做的这些事先帝都看着呢!”就是暗示皇帝会遭天谴遭报应。这话说得很狠。

皇帝一听太后骂他,也加足了马力,开始怼太后,也是专戳太后的软肋。

最亲近的人总能伤你最深,因为彼此太亲近,太熟悉,知道软肋和痛点在哪里,便能事半功倍。

最后皇帝还不忘拿隆科多的事恶心太后。

皇帝是真的狠,杀掉隆科多明明是太后心里最痛的事,他故意在这个时候提,不仅是故意气太后,还是表达他的不满。

就在皇帝的怨声中,太后咽气了。

看着太后咽气了,皇帝才跪下来对太后说:“……这样哄孩子的歌,你从来,从未都未对我唱过,您能为我唱一遍吗?……”

哦!皇帝也是一个童年缺爱的人啊。

即便如此,皇帝仍旧是一个自私、贪婪的人。你最想要的皇位你妈都帮你得到了,还一直理性且尽职尽责地做你的政治搭档,这不是爱吗?!你竟然还在记恨她没对你唱儿歌。

你都已经见识过那么多名利场上的险恶和不易了,竟然对你妈一点心疼和理解都没有。

大抵这就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吧: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孩子却在等父母的道歉。

从太后的角度来看:

“为了你,我从普通的秀女一点点爬上来,并帮你夺得了皇位,帮你亲手杀了我的挚爱隆科多,时时刻刻都在为了你做周全的筹谋,扶持你支持你。你却连我的老十四也就是你的亲弟弟,你都不放过。我当妈的就这一个愿望,你都不能满足。”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

“你帮我夺皇位还不是为了你们家族荣耀,老十四跟我对着干,你却还要偏袒他,帮他求情!你不守妇德和隆科多搞婚外情,还纵容宜修作妖,你哪里是一个母亲该有的样子!你什么时候真心疼爱过我!”

这世间所有的情感关系都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就像太后和皇帝,两人能成为默契且合拍的政治搭档,却注定无法成为相亲相爱的母子,横在他们俩之间的利益纠葛太多了。

就像前两天,双汇的老板万隆,被自己的长子万洪建举报涉嫌侵吞2亿美金的股份资产,还在这笔资产上偷税漏税。原因就是万隆扶持了次子做接班人,开除了长子万洪建,导致万洪建鱼死网破,自曝举报了亲爹。

都说利益面前没有真正的情爱,其实利益面前也很难有纯粹的亲情,哪怕是亲母子之间也不能幸免。

每每看到皇帝和太后对话这段,我总忍不住想起鲁迅在《小杂感》里写的那句: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每个人沉溺于自己的生活,都执迷不悟地站在自己的认知纬度里,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状态是独立的,断裂的。

就像我永远无法理解我妈,她每次跟我*一个小时能吐槽骂我爸五十分钟,却不愿聊聊其他的事;而我妈也永远无法理解我,一个坐办公室的,又不是工地上扛水泥的,怎么会天天喊颈椎肩膀痛……

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致力于消除这种不理解和隔阂。后来我发现,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泥淖,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无法真正理解谁。包括最亲近的亲子关系。

我们得接受这一现实:人和人之间,包括最亲近的人之间有些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

因此,这些年我不再抱有过分的情感期待。尤其对父母,不再奢求亲密无间,只盼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