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过年送礼品送什么合适(过年送领导什么礼品合适)

我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为人做事讲究礼数,节庆之际相互赠礼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春节作为最热闹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更是不乏赠礼的习俗。

美食是节日永远的主题

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五辛盘所放的蔬菜各地并不完全一样,一般含有葱、蒜、韭、薤(xiè,藠头)、兴渠或者香菜等味道辛辣的蔬菜,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辛”谐音“新”,寓意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后来逐渐演化为春卷。

唐朝人喜交际、爱热闹,自正月初一起,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叫“传座”。

除登门拜年,人们还制作拜年帖相互赠送,表示新年问候、祝福吉祥。皇室用金箔制作赐予大臣,而老百姓用梅花笺纸题辞祝贺赠予亲朋。

人们会制作拜年帖在春节时相互赠送,皇室用金箔制作赐予大臣,而老百姓用梅花笺纸题辞祝贺赠与亲朋。

宫廷内还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立春日这天作为春节,是宫内相互贺拜的日子。诗人王建的《宫词》中记载:“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是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

宋代有了馈岁的风俗。一进腊月,路上便随处可见挑担者给亲友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明代官员之间过年送礼是常例,也依旧离不开一个“吃”字,《二续金陵琐事》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万历年间,除夕前一天的南京内桥,来给兵马司送春节礼物的队伍聚集在衙门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与鹿肉谐音为“福禄寿”,这一习俗不忘满族游牧狩猎的传统。

清朝红青色缎绣腰圆荷包

这个时期,人们还会将亲手制作的荷包赠予友人,因为当时荷包是生活的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也含有一种美好祝愿之意。

压岁钱不是钱

小孩过年最期待的就是能收到压岁钱红包。压岁钱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在古代,压岁钱却不是真的货币,而是造型别致、寓意吉祥的“花钱”。

压岁钱最开始的时候叫“厌(yā,通压)胜钱”,所谓厌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据说能够用符篆降伏鬼怪。古人笃信钱币有厌胜功能,经常佩戴能够趋吉避邪,于是就按照钱币的形状铸造厌胜钱专门用于佩戴,作用相当于护身符。过年的时候,长辈给儿孙准备压胜钱,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祛病除灾,平安度过新的一岁。

汉代厌胜钱

中国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汉代压岁钱形制多为正面铸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星斗等,因此也叫“花钱”。花钱虽然名字中也有个钱,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而是一种外形类似于货币的辟邪挂件,不能在市面上流通,只能用于收藏或佩戴。

清代花钱

虽然一直到晚清民国,厌胜钱都还有铸造,但大约从宋 *** 始,春日散钱的习俗从宫里传到了民间,逐渐演变成了春节前后长辈用真钱代替厌胜钱为孩子们发放压岁钱的习俗。

明清时,民间的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绳成串编织在一起给孩子的,并加入彩绳、丝带等元素,已经带有一定的装饰性。比如串成鲫鱼形、如意形或者龙形,取钱余、钱龙之意。“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压岁钱一般给多少

中国人干什么事都讲究有个好意头,尤其压岁钱本身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更要讨个吉祥寓意。所以但凡条件允许的人家,过年的压岁钱一般都会“以百为数”,寓意长命百岁,因此民间也把压岁钱叫百岁钱。

百岁钱风俗在民国时仍很流行,但这时候的钱却跟古代钱币长得不一样了,铜板也好、银元也好,中间都没有孔,不能再以前那样拿红绳穿起来了。于是,发压岁钱的时候人们就选择用红纸包起来,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御笔赐“福”与辞岁荷包

年末岁首,辞旧迎新,馈赠礼物派发红包图的是喜庆和欢喜,不唯民间,皇家内府过年也发红包。

清代皇帝有御笔书“福”字赏赐臣下的定制。康熙年间始有先例,至乾隆年间,每逢十二月初一日,宫里会举行“开笔书福”典礼。这天皇帝先赴阐福寺拈香行礼,再回宫里用“赐福苍生”笔御笔亲书“福”字多幅,其中第一幅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其余若干幅赏赐臣工。有此机会领受御笔“福”字的,包括皇子、近臣以及各省督抚等封疆大吏。

康熙御笔福字

“开笔书福”当日,领“福”人等齐集宫外听传,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挥毫书“福”,领“福”之人至御案前谢恩跪领,再将“福”字捧在手上迎出以示恩遇。外省督抚封疆大吏受领的“福”字则要由驿站快递 *** 。写“福”字的纸是宫里特制笺纸,其上绘有金色云龙图案表示吉祥贵重。能够领到皇帝御赐的年礼,在臣下眼里是一种极大的荣宠与恩典。

皇帝的年礼除了赐“福”字,还会赏荷包。每年的除夕夜,皇帝不但要对皇子皇孙、后宫嫔妃等有所表示,就连军机大臣乃至总管太监等身边亲近之人,皇帝都要赏赐辞岁荷包一个,包内一般放有五钱银锞子。《啸亭续录》里就有相关记载:“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王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遇到皇帝龙心大悦的情况,可能荷包里还会放有皇帝亲手书写的祝福语。

清朝岁岁平安荷包及内装元宝、金钱、玉石等

除了发红包,皇帝也会收到来自长辈例如太后娘娘的红包:一个更精致的荷包,上面绣“岁岁平安”四个字,里面装着五分重的金银钱、金银锞、金银八宝各一个,荷包口上还插有一个长约两寸的小型金如意,上刻“连年如意”字样的吉祥话。

每逢年节新正,除了外朝内廷,各藩属国家也会进京面圣朝贡贺年,皇帝也会给进京朝贡的各国使臣赏赐礼物,发红包。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