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原因:页面不存在.

返回首页

【外妆行】YSL和Dior当年玩的“中国风”,还灵不灵?

监制:Teresa Zhao

编辑:Stacy

设计:阿拉蕾

转载自:海报时尚

原标题:YSL和Dior当年玩的“中国风”,还灵不灵?

上周我们跟大家聊到,最近欧美时尚圈又挖到一个中国风元素——太极阴阳图,并大玩特玩。

果然有报友看了表示“看不懂”,甚至觉得“被亵渎”。但转念想一想,从不发表意见、再到现在开始“批判”(哪怕有点过头),这会不会是一个缓慢觉醒的过程呢?毕竟,我们从“不敏感”到“敏感”,花了太多年。

回顾近现代的时尚发展史,“中国风”看似一直没有缺席,但它到底是怎么影响了时尚界的?

要聊“中国风”对时尚界的影响,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明,这里说的“中国风”,是西方世界从他们的视角出发理解并延展开来的“中国风”,跟我们所认知的中国风会有差异。但是,就像看电影一样,只有试着把自己放进电影的时空背景,你才能获得深层的感受,只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拿着刀枪棍棒去看,那样很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预防针先打了。

说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就有必要讲讲——“Chinoiserie”这个词了:欧洲在18世纪前后曾经自上而下地掀起过一股“中国风”热潮——中国的一切被加上“神秘东方文明大国”滤镜,备受推崇。

漂洋过海而来的纺织品、画作、笔纸以及瓷器等,对他们后来的建筑和时装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上层社会作为推广“中国风”的第二环,不可避免要把自己对神秘东方古国的幻想和虚构掺杂进去。在此基础上盛行起来的“中国风”,可以说是这些片段化传播的二次、三次消化所形成的产物。

所以难免有偏差,而且不单单是有内容真实性的偏差,还存在“时间差”。

《神探夏洛克》剧照

由于这股热潮的影响力太深,之后一说“中国风”,西方世界还是会惯性地回溯这段历史,造成中国人永远“生活在清代”的荒诞景象,西方影视作品中对中国人形象的刻画方式就能侧面印证这个事实。

但时尚圈对于“中国风”的借鉴维度会更丰富一些,我们接下来看看,聊到时尚圈的“中国风”,绕不过去的两个人:

19世纪70年代,圣罗兰先生着迷“神游”世界,并且开始用时装的形式来记录他的私人“游记”。

Yves Saint Laurent 1969春夏高定系列

比如非洲主题系列,第一次推出了以探险工作服为灵感而设计的狩猎外套(Safari Jacket),到现在依旧会时不时被后辈设计师们翻出来致敬。

1968年,模特Veruschka von Lehndorff身着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第一件系带“Saharienne”(女性狩猎装)出镜,为巴黎版《Vogue》拍摄了8月刊大片,即成为经典。

在Yves Saint Laurent 2002年的最后一场高定秀上,“Saharienne”由超模“雪花娘娘”Claudia Schiffer上身演绎,让经典再现。

0Yves Saint Laurent1976秋冬系列

随后的“Russia”系列,圣罗兰先生则将俄国的“国粹”芭蕾和歌剧元素搬上了T台,融合传统民族服饰一起展示。

但是可能当时欧洲世界对于这个国度的文化并不陌生,这一季的水花不大。

1Yves Saint Laurent 1977秋冬高定系列

直到“Les Chinoises”系列问世。对于办异国风系列大秀这件事情已经轻车熟路的圣罗兰先生,要以“中国风”为灵感,打造一场梦幻旅程。

2

正如前文交代,“Chinoises”是18世纪传入到欧洲的中国文化,那是清王朝统治时期,且这股风潮影响深远。所以在这场秀上,清朝的官帽、旗袍、马褂等元素比比皆是。

3

4

有意思的,圣罗兰先生在1995年接受《ELLE》杂志采访时表示:“我作品中时常提及的‘中国’,实际上是想象中的‘中国’”。他着迷的,也正是这样的“中国”。

5

同年,品牌还发售了“Opium”香水,并在纽约Studio 54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派对,请超模和名流来捧场。

无论鼻烟壶的造型,还是暗红色的瓶身设计亦或是香调的呈现,都处处描绘着他所热爱的“中国风”